01 选择专业还是学校为先
应当优先选择专业,再考虑学校。专业的选择直接关联到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而学校的选择则关乎未来在院校间的竞争难度。确定意向专业后,我们的选择范围便会缩小。
然后,我们可以查看全国900多个招生单位,了解哪些单位招收该专业的研究生,再判断这些学校中哪些适合、哪些不适合。只有先选专业再选学校,才有可能做出最佳选择。
02 择校择专业应避免哪些误区
(1)盲目追求热门。热门并不等同于优秀,冷门也不一定差。热门与否是一个数量标准,而优秀与否则是一个质量标准。
(2)混淆兴趣与志趣。在审视自己是否真的对一个专业感兴趣时,需思考:是否准备好在这个专业领域奉献终身;是否对这个专业有深入了解,而非仅凭感觉;是否真正具备在该专业领域学习的潜力和资质。
(3)拘泥于本科专业。选择专业时不必一定与本科专业相匹配。换句话说,跨专业完全可以跨一个毫无关系的领域。热门专业往往与产业结构相联系,哪些产业将来有发展,哪些产业较好,这是你现在无法判断的。
建议最好选择一个范围稍广的专业,以便在读研过程中,根据社会产业的变化方向,积极调整研究重点。
03 选择考研目标需侧重哪些方面
首先要明确专业与未来职业之间的匹配度,而匹配与否主要看你选择的是技术性专业还是实践性专业。技术性专业,如工科类、机械类专业,将来工作匹配的可能性相对较大。而且,从毕业生的意愿来看,大部分会选择在所学专业领域工作。这类专业在选择考研目标时需看重专业学科实力。
而实践性专业,如经济类、管理类或语言类专业,本质上是学习知识内含的思维。读这类专业的研究生,其意义在于:进入一个较好的平台。这类专业在选择考研目标时需看重学校名气和实践机会。
04 选定院校时需考虑哪些因素
首先分析院校的知名度。学校是否为双一流、985、211,或者学科领域内的名校。还要看学科实力,查阅学科排名。
如果是在工科领域排名前五十,该院校一般不会太差;如果是在实践性专业领域,如管理学、经济学,排名前三十的院校也都是非常不错的。此外,还要考虑地理位置。大致可以划分为中国的东部、西部、南部、北部、沿海、内地。
例如,互联网相关专业,最好选择互联网发展最好的几个城市,如北京、杭州、深圳;如果学金融、经济,最好选择中国的华东地区,因为那边是金融中心;而华东地区的南京、苏州、上海,对工科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好的选择。最后是院校的就业及培养特点。这需要深入到学校中去了解。
05 选择学校有哪些指标
主要有两个指标:内部指标和外部指标。
内部指标就是看自己的水平、能力、实力;外部指标是要了解与你报考同一学校的学生,目前具有什么样的竞争力。同学们可以综合以下四点衡量:自身基础如何;目标是否有挑战性;目标学校的报录比;自身的决心有多坚定。
06 如何确定是否跨专业
首先要看本科的核心课程是什么?将要考的专业,它的专业课考的科目,在你的本科阶段是否是核心课程。
其次,是否跨学科。要看本科专业和研究生专业之间是否存在内在的逻辑关联。例如,本科学数学,考经济学、统计学可能会得到老师的青睐;本科学外语,考新闻传播学可能有一定优势,与其他同学相比就有了一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最后,考虑考研是为了学术研究还是就业?由此决定你到底是要考学硕还是要考专硕。此外,还要考虑,如果跨专业,你要跨什么样的专业,是跨那些统考的专业,还是跨那些自主命题的专业?
07 选定院校有哪些步骤
第一步是先确定自己准备考什么专业。如果专业定不下来,就要确定准备考什么学科门类、准备考什么一级学科。
建议小可爱们到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询一下,全国总共有多少所院校在招这个专业,做一个列表。
第二步是将那些你不可能考的学校剔除。剩下的学校按照是否双一流、985、211,是否34所,学科实力,全国排名进行排序。进行一次地毯式的搜索,把信息查出来,做一个综合测评及排序。
第三步是对这些院校的性价比进行综合分析,缩小目标范围。
第四步看实力,看实力就看复试分数线和招生人数这两项。一个学校的复试分数线会有起伏,比如一年350、一年340、一年370,大家可以粗略地算出它的平均复试分数线,然后往上提15分作为初试成绩目标,或者就取它的历年最高标准去做准备。
招生人数也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一个专业招生人数不到四五个,那就属于难度非常大的;如果招生人数比较多,我们考研成功的概率也会大一些。
确实如此,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备主要依赖于考生自身的努力和准备。虽然择校机构可能会提供一些资源和指导,但完全依赖它们是不现实的。考生应当自主规划复习进度,掌握核心知识点,并通过做题和模拟考试不断提升自己的应试能力。
选择一个可信的考研机构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比如提供专业的课程和辅导材料,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考试大纲和题型。然而,最终的复习效果还是取决于考生自身的投入和努力。考生应当注重自我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结合机构提供的资源进行综合复习。
此外,考生还可以通过参加各类培训班、阅读复习资料和与同学交流等方式,多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这样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复习内容,还能够拓宽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总之,考生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应当保持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同时合理利用择校机构提供的资源,以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可信。研可岸考研择校数据来源于官方或权威机构。这些机构在数据采集、处理和发布方面有着严格的流程和标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研可岸考研择校数据在处理和分析方面采用了科学的方法和标准。专业的数据分析团队会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分类和解读,以去除错误和冗余信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他们还会运用统计学、数据分析等科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和趋势,为考生提供有益的参考。所以,研可岸考研择校数据是可信的。
2021年官方公布考研人数377万,预计招生约110万左右。竞争非常激烈。由于考研选择院校时只能选择一个院校,所以考生在选择院校时要进行仔细研究,选报适合自己的院校。由于考研不仅看初试成绩,还要看复试成绩,所以对那些有实力的211以上的院校,(B区的暂时不考虑),凡是往年拟录取名单大量招收调剂考生的院校,最要小心。
1. 大量招收调剂考生的院校,有压分嫌疑。某985院校经常在自己的官网写到:本校预留部分招生名额,用于优先接收高水平考生的调剂。请问:你的预留招生名额是从哪里来的?如果你对一志愿考生不压分,这个如何解释了?再看他接收的拟录取名单,清一色的双985大学。这类学校如果你的本科出身一般,最好你第一志愿不要报考。这些院校显著的特点是每年都要早早地开通预调剂系统。
在众多考研院校中,存在一些统招名额极为有限的学校。这类院校中,部分高校对推免生的接收比例相当高,有的甚至超过50%,留给统招的名额寥寥无几。若你打算报考此类院校,首要任务是了解他们是否设有优秀生源计划。优秀生源计划意味着只要初试成绩达到国家线,即可免于复试,这种招生方式使得竞争愈发激烈。此外,还需思考你是否能在与目标院校的本校生竞争中占据优势。
若你所在的专业在本校设有硕士点和博士点,你会发现本校生的导师往往更受欢迎。这是因为研究生阶段需要参与研究项目,而实验环节往往需要大量人手。本校生导师对实验项目了如指掌,能迅速上手。你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
关于复试比例较高的院校,一般复试比例不低于120%。例如,浙江工商大学的“会计硕士”计划招生83人,但今年公示的复试名单中,该专业却有658人进入复试,复试比例高达1:7.93。这意味着将有超过500名考生无法被录取,竞争异常激烈。部分院校的复试费用每人约180元左右,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非艺术类,艺术类费用更高)
至于复试时间较晚的院校,一般有两种情况:
1)生源充足的院校。如果你等不及,可以选择离开,因为这样的学校不缺生源,竞争也激烈。
2)学校实力一般。复试时间较晚可以给学校更多时间优中选优。可能之前你对这样的学校不屑一顾,但到了最后,你可能发现自己难以攀上。
因此,选择考研院校时,你需要全面考察,避免陷入那些压分严重的院校。否则,你甚至可能失去调剂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