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苏省考申论题型分布和分值
1、江苏省考申论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为150分钟,满分为100分,分为A、B、C三类试卷。江苏申论题型总体特点是稳中有变,仍遵循申论考试常规题型,主要包括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应用文写作题和文章论述类题。
2、申论主题源于材料,通常从某一事件入手,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论述和挖掘,注重细节同时把握全局。这些事件的社会影响需广泛,反映的问题应为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并对当前及未来有重大影响。无关大局的观点和事实,均不作为江苏公务员申论考试命题材料。因此,考生应关注宏观、全局性的问题。
3、申论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主题,选材时可能涉及多个领域,提高考试难度。
4、以上为“江苏省考申论题型分布和分值”的完整解答。
二、江苏省考申论一般能考多少分
江苏省考申论考试是考生必考科目之一,满分为100分,及格分数线为60分。根据历年成绩统计,及格分数线以上成绩比例约为60%,高分段成绩相对较少。通常,申论成绩70分以上可视为优秀,80分以上为较高成绩,90分以上则为非常优秀。具体得分还需综合考虑考试难度、形式、考生答题情况等因素。
江苏省考申论考试旨在测试考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主要考察文字表达、思维逻辑、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考试内容包括:
1. 文章写作:考察文字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题型包括议论文、说明文、小说等。
2. 策划案例分析:考察策划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题型包括政策解读、社会事件分析等。
3. 综合素质测试:考察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协商能力、责任心等。
4. 书面材料处理:考察对书面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包括材料概括、分析、归纳、运用等。
需要注意的是,江苏省考申论考试内容和题型可能随考试形式和要求变化而调整。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关注相关信息,了解最新考试要求和内容,制定合理备考计划,提高应试能力。
以上为江苏省考申论一般人考多少分的完整解答。
三、2022省考申论应用文知识点
“H市近期将召开‘社区治理与服务经验交流座谈会’,你作为石板街道负责人,将在座谈会上发言。请根据‘给定资料3’,以‘清河社区的治理之道’为题,撰写一份发言提纲。(20分)
要求:(1)内容全面、具体;(2)逻辑清晰,语言流畅;(3)不超过450字。”
分析:本题要求考生撰写发言提纲,是近年来考试中常见的题型。考生需注意,提纲与完整版应用文存在区别,两者答案来源和写作思路一致,但在格式和答案呈现上有所不同。提纲无需考虑行文格式(需写标题),答案需分条列点。此外,考生还应关注“发言稿”这一文种,勤加练习,总结题型格式和写作思路,以便在考试中从容应对。
例1:假设C市所在的省份将开展一次关于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经验交流会,请根据‘给定资料1’,撰写一份介绍C市公共文化服务创建情况的发言稿提纲。(20分)
要求:紧扣资料,内容全面;逻辑清晰,语言准确;字数500字左右。
C市位于秦巴山区南麓,嘉陵江中上游,清澈秀丽的嘉陵江水穿城而过。2019年,为营造高质量绿色公共活动空间,提升人民群众休闲生活品质,该市打造了老鸱山药博园、梨仙湖湿地公园、全长20公里的滨江亲水绿道等,将传统地域特色文化与健康休闲相结合,为广大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自从亲水绿道建好后,我们家就成了这儿的常客,孩子在这儿跑步锻炼,我和爱人每天饭后过来散步,家门口就有一个天然氧吧,真是太方便了!”提起嘉陵江亲水绿道,家住附近的回水社区居民W赞不绝口。
除梨仙湖湿地公园、老鸱山药博园、滨江亲水绿道外,该市还先后整合投入3亿余元建设了寻乐书岩、黄猫垭文旅融合园等一批城市公园和文化园区,提升了全市500余个文化活动室设施设备,建设了10个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乡镇综合文化站以及2个城市书房,结合市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和C文化云平台数字文化建设,全方位提升了市域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自从镇文化站与我们社区在剪纸广场联办了一个公共文化服务点后,我们社区的姐妹们每天都可以来看书读报、看电视节目、学剪纸、跳广场舞,精神生活可丰富了。”唤马镇金华社区居民L高兴地说。
据了解,该市近三年已累计投入专项资金近1.2亿元,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建成国家一级馆,3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454个多功能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面达标,城乡文化服务阵地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市、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作为雪梨之乡、红心猕猴桃第一市,C市结合当地传统节庆,打造以“梨花节”“红心猕猴桃采摘节”为龙头的品牌节会活动,常年开展“梨乡大讲堂”“梨花大舞台”“春节七天乐”“龙腾狮舞闹元宵”“书香系列读书活动”等地方特色群众文化活动,为群众提供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文化服务。
“全市有150多家演艺企业、5000余演艺人员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每年开展群众文化活动800余场次,覆盖全市90%以上的群众。”该市文化旅游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政府采购、项目补助等方式,创作灯戏小品《红桃熟了》、歌舞《妹是麦子遍山黄》、唤马剪纸《抗疫》等文艺作品,获得四川群星奖、优秀展演奖等各类奖项10余个。
“想看看啥,想听听啥,在这个触摸屏上一下就可以了,方便的很。”解放社区居民M指着便民服务中心的文化视听设备,一边熟练地演示一边给笔者描述着。据悉,该市文化馆、市图书馆、市总工会、市文联等部门及音协、摄协等社团组织共建共享,互通有无,推进“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文化建设,全市设置视听设备700多个,全面提升了免费开放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邀请专家和主管部门领导到市调研指导、专题讲座、现场传授等方式,把先进的理念、工作方式和实操办法,广泛吸纳,积极运用,强化内功。同时,我们每年选派相关从业人员100余人次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市和专门院校参加培训学习、实地考察、亲身体验,让从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市文化旅游和体育局负责人Y如是说。
尊敬的各位与会人员: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在此与大家分享我们C市在公共文化服务创建方面的一些经验和成果。
一、真丝地挂毯产业发展
首先,我们的真丝地挂毯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们的产品不仅销往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各大中城市,还搭上了国家一带一路的‘快速列车’。得益于市场的青睐,年销售额已增长到约165万元左右。本地在厂务工群众超过100余人,人均月工资达到3300元左右。走进C市御楼兰真丝地(挂)毯生产基地,您会看到许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
其次,我们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我们开发了唤马剪纸非遗传习所、手工真丝地挂毯非遗工坊等20余种文创产品,丰富了销售门类,为游客提供了更多选择。同时,我们依托黄猫垭、红军渡等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大力开发红色旅游,提升了旅游体验。
三、文旅融合发展
再者,我们坚持优化公共服务与促进产业发展相结合,依托特色文化遗址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发展。通过公共文化服务进景区,我们提升了寻乐书岩、红军渡、梨博园等景区以及一批农旅园区的服务质量。这不仅实现了地方收入增加、企业销售盈利,也使群众增收致富,形成了良好的局面。
总结,我们的经验表明,只有紧密结合实际,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才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持续发展。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谢谢大家!